生一胎以为得的“绝症”,生二胎居然治好了|肌

摘 要

  “哇,生完二胎才四个月,你怎么就恢复得跟个青春少女似的?” 我知道,这不过是妈友之间一句再正常不过的恭维,但我还是恬不知耻地笑纳了。 毕竟怀个二胎,最胖时肿胀了25斤,

“哇,生完二胎才四个月,你怎么就恢复得跟个青春少女似的?”

我知道,这不过是妈友之间一句再正常不过的恭维,但我还是恬不知耻地笑纳了。

毕竟怀个二胎,最胖时肿胀了25斤,现在不仅瘪下去,还比怀孕前瘦了2斤,这时不嘚瑟,更待何时?

可我并不是什么激情澎湃的运动狂人,在家休产假也不过是大腹便便地喂奶、哄睡和换尿片无限循环。

想想最能帮我快速洗脱“大妈感”的操作,应该就是认认真真去做了产后修复吧。

唉,四年前生一胎时,还把“产后修复”这四个字,当做是某个微商发明的智商税,于是我华丽丽地漏尿了四年。

虽然一直在坚持做凯格尔运动,但脆弱的盆底肌还是经不起太大的风浪,偶尔遇到一阵猛咳,就又一夜回到解放前。


直到战战兢兢地生完二胎,护士送来一张“盆底肌修复疗程同意书”,我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,眼睛都不眨地刷刷刷签上自己的大名。

那一刻,我感受到了一个绝症患者的果敢和决绝。

可没多久,医院的产妇群里就有人贴出“同意书”吐槽,我这才刚生完,都不知道盆底肌怎么样呢,就要我同意修复,医院为了赚钱,是不是吃相太难看了?!

我的心咯噔了一下,如果医院纯粹为了赚钱,那这种修复到底有没有用,还真不好说啊,我岂不是傻傻地掏了1000多块的智商税。

但事到如今,已经别无退路,42天产后复查的日子一到,我就老老实实滚去医院做修复了。

护士发了一个治疗头给我,形状有点羞耻,按照流程,先要做一次盆底肌力检测。


需要把治疗头放在你们懂的位置

经过两胎的洗礼,我相信这部分组织已经悬挂在崩盘的边缘。

果不其然,我的深层肌肉只有1级(最高5级),而浅层肌肉竟然有4级!

这意味着我坚持了4年的“凯格尔”只是来来回回锻炼了浅层肌肉,深层肌肉早就失联了。

唉,练了个寂寞。

只有经历了医院的盆底肌修复才知道,他们比“凯格尔”更有效的是,会使用电刺激唤醒失联的肌肉,让它们的神经活跃起来;

再依照仪器屏幕上生物反馈的路线图,去有节奏地用力收缩和放松盆底肌,二者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刚开始几次的路线图并不难,无非就是收缩几秒,然后快速放松,但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,路线图越来越复杂,有时甚至要求像爬台阶似的,一层一层的收缩,再一点一点的放松。


这已经算比较简单的图形了

那时感觉自己就像在健身房举铁,只不过用力的是盆底肌。

当做到第七第八次时,我突然感觉自己的脚步轻盈了起来,好像许久没有漏尿,连脑海里总是监控漏尿的警觉也消失了。

谁会想到,生一胎以为得的“绝症”,生二胎居然治好了?

当然,医生也提醒我,凯格尔运动依然要每天坚持做,半年后还要复查。

如今看到产后修复的医生,就像看到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。

她一脸慈悲地对我说,我们这里还有“腹直肌修复”,我给你测一下分离了几指,看你要不要做?


我立马乖巧地躺在病床上,想着自己生完二胎后松垮的肚皮居然也有救,激动得差点流出泪来。

一查,3指!超出了正常2指的范围,但又不算特别严重的分离。

我还是虔诚地送上香火钱,哦,不是,送上银行卡,心甘情愿地让医院刷走了1000多大洋。

腹直肌修复也是电刺激,会在肚子上贴两排垫片,使肚子上的肌肉被动收缩,因为不需要用力,比盆底肌修复轻松多了。


10次一个疗程做完,我的肚子就肉眼可见的小了,从3指缩到了1.5指。

医生给我量了腹围、腰围等几个数据,差别最大的一项甚至减少了9cm!

孕前的每一条裤子和裙子,我都能轻轻松松穿上,整个人顿时被施了魔法似的支棱了起来。

我忍不住得寸进尺地问医生,听说产后还有盆骨修复,你这有吗?我感觉我的盆骨也被撑大了。

医生噗呲笑了出来:“我看你是想整机返厂重修啊?产后盆骨没有什么好修复的,半年左右会自己缩回去的,缩不回去的,就只能说你胖了。”

我松了口气,默默地退了下去。

谁能料到一个曾经把“产后修复”视为智商税的人,现在中了它的毒,到处和刚生孩子的妈友安利“修复”的好处。

有妈友问我,月子中心和美容院也有“产后修复”的各种项目,动辄几千上万,是不是靠谱?

我不敢说效果,但这价格和公立医院的一对比,医院的产后修复实在是太香了哇。

以前生完一胎,我最焦虑的就是身材变形,老想着要打鸡血健身,让自己瘦下来,却不知道盲目地健身瑜伽减肥,练错动作发错力,效果可能会更糟糕。

只有先做好产后修复,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,把受苦受累的肌肉先照顾好,减少自己的生育后遗症,才能再来谈其他。

所以,根据我生了两胎的粗浅经历,想温馨提示三点:


怀孕时控制好体重,产后恢复得更快;

盆底肌和腹直肌修复优先选择公立医院,6个月内是修复黄金期;

其他修复项目有没有必要做,最好咨询专业医生再做决定。


如果已经过了6个月的产后修复黄金期,依然有比较严重的漏尿和腹直肌分离,还是建议去有产后修复项目的公立医院咨询和治疗。

如果只有轻微的症状,也可以通过持续的凯格尔运动和锻炼腹直肌动作来修复。


医生给我发的动作要领,要求我在家继续坚持修复腹直肌

感叹这个时代观念和医学的进步,我们女性从默默忍受生育的痛苦,到纷纷在社交网络上喊出生育的代价,再到医学上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帮助,也不过短短几十年。

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不了解或是偏见,就错失了减少生育后遗症的时机,那就太可惜了。

我笃定未来,会是一个对女性越来越友好的世界。

?作者:悠一心,曾经是条媒体狗,立志做一个60分淡定妈,较真选手,喜欢用显微镜看娃,看剧,看世界。

-End-

这篇投稿让我想起自己生了三个孩子的经历。

记得生小拍时,市面上还完全没有任何产后修复的概念。生完老二宁宁以后,医院也给我开了盆底肌修复的疗程,但我嫌麻烦,才去了两三次,就没有再坚持。腹直肌分离,更是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,仗着自己瘦,也就得过且过着。

直到生完老三lisa一年以后,我才找专业的瑜伽教练进行一对一指导的运动产后修复,虽然盆底肌、腹直肌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,但还是付出了更多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。

现在医学越来越发达,不知道等我三个女儿生孩子时,是不是会彻底攻破生育后遗症这个难题呢。

生育后遗症,大多数妈妈难以启齿的伤痛

运动1年,涨了5斤,我笑了

亲爱哒,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就是缘分,我是三个女儿的妈妈小莉。

我毕业于播音专业,和三个娃一起读了2000多本绘本,在这里,我每天都会更新一个故事音频,分享我的育儿故事,这个小小的公号也因为妈妈们的传播,吸引了百万妈妈关注。

做妈妈的路上,让我们彼此依偎,共同成长。

小莉这几年为大家精挑细选的书单

在公众号回复“书单”可以看哦!

0-3岁 | 那些我和孩子看了100遍的书

3-6岁 | 78本经典绘本缺了一本都不行

6-10岁 | 休想从孩子手上夺下来的50本书

科普书单 | 1000个小时陪读才磨出的泣血推荐

数学书单 | 看过不愁孩子将来学不好数学

童诗书单 | 诗一样年华的孩子不能错过

家长书单 | 随时用这20本家教书武装自己
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